石大宇设计档案:设计虽小,文化与美很大

2019-5-25 16:08:00  出处:其他  作者:佚名  
石大宇设计档案:设计虽小,文化与美很大
石大宇的竹家具

(1)

竹制的家具,用榫卯做连接,其中的工艺和设计是石大宇创造的秘密。

石大宇,著名美籍华人设计师、杨澜LAN珠宝品牌艺术顾问、2018年度首都设计提升计划杰出设计人才。钟情竹与天然材料,被业界称为“竹中君子”,他的原创设计作品《椅君子》《椅琴剑》、《椅刚柔》、《椅逍遥》等根植于传统中华文化,屡次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、德国iF奖、中国设计红星奖等国内外大奖。

他曾说,自己是中国设计师,在中国的土地上,设计不做给中国人,做给谁?虽然接受的是西方设计训练,但石大宇依然不断反思设计的根本,找寻中国的设计观。

石大宇设计档案:设计虽小,文化与美很大
中华文化人物、著名美籍华人产品设计师石大宇

中国的设计观

“我们学设计都是学西方那一套,在亚洲地区,工业革命之前有关各国历代的传统工艺或设计,尤其是华人地区的设计学院从来不教。身为中国人,我们理应要去理解中国人的设计思维是什么。”

“中国设计最重要的思维是敬天,是谦虚,是‘让’的精神。谦让源于‘敬畏天地’。‘让’就是包容、融合。榫卯就是‘让’的概念。要固定一样东西,要有一个洞才能把榫卡进去。卡进去后,中间留一点点缝,用于热胀冷缩,这就是给人家空间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而西方要把两块木头结合在一起,一定是用一个螺丝钉钻进去,它是穿刺的,让材料受伤,是用硬来的方式把它们结合。中国传统斗拱榫卯的建筑地震也震不垮,并不是因为盖的房子多么坚固,而是要摇我跟你一起摇,顺应自然。中国人讲敬天,而非人定胜天。这是我认为的中国设计观。”——石大宇

石大宇设计档案:设计虽小,文化与美很大
千古风流一丈屏,半隐半现人间态。2017年北京国际设计周,石大宇“隐·现”展,探索中国人自古至今关于“隐”的思想与几千年来隐现有度,含蓄中庸,不事张扬的处世哲学

石大宇设计档案:设计虽小,文化与美很大

《椅屏》系列作品使用孟宗竹(毛竹),包含屏风、禅椅、餐车、长柜、电视柜、茶籯、衣架、茶具等作品,以“格栅”效果表现隐与现的虚和实

(2)

竹子中空,虚怀若谷,或许正是竹的品格和石大宇对中国设计的理解契合,他将这片土地上特有的材质和工艺作为原创的基点。

他的竹家具不是“以竹代木”概念的产品,当然他认为这些家具用木材也可以做,但体现竹材特性的设计没有办法通过木材表达出来。

可以说,家具的灵动,不在于材料本身,而是对材料特性的理解、运用。自己土地上独有的材料及其特性,也是传统文化基因的一部分。

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审美需求结合

“材料是自己土地上生的,材料对人们是有价值的,自然就会对应出对材料通透理解后而生的工艺。以此,匠人们通过有纪律的劳动和一丝不苟的自我要求,以淳朴,诚恳、谦虚的心态所创造出的器物,除了具备准确合理的功能外,更能散发出纯粹自然的,‘将自己最好的献给他人’的那种温暖、幸福、动人的美感,而这些都属于本土的文化基因。”

“针对当地人当下生活上的需求,根据材料特性和因时代进步所催生的工艺技法所作出的当代设计,其审美同理,是设计师和匠人虔诚执着的心所驱使的创造行为。”

“虽然《椅优弦》这些都是用竹材根据其材料特性而生的设计,但我想强调的是,红木这么多种,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材料特性。根据每一种红木的特性,可以重新定义出适合于当下和未来生活方式的器物。”——石大宇

(3)

“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乐(教育养护年幼者,供养年长者以及娱乐),还有开门七件事‘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’,每个字下面都延伸出设计。”

设计并非艺术,生活就是其根源——解决简单的需求,带来心灵的满足。

石大宇设计档案:设计虽小,文化与美很大

石大宇作品《椅优弦》

设计与功能

“在国内这八年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,一般大众或是一般消费者,对艺术和设计是分不清楚的。其实艺术跟设计有非常大的区别,但又有很大部分重叠。艺术和设计的区别,最简单的方式来分辨,就是‘使用痕迹’,艺术品上面很少会出现收藏者或欣赏者留下来的使用痕迹(古今中外唯一的例外是大收藏家乾隆皇帝)。因为艺术品多半是供人收藏和欣赏的,不是让人来使用的。设计都是有预先设定的功能,因被赋予了功能而被人使用,在设计物件上留下使用痕迹是必然的。”

“设计最终的价值还是因为功能而生的美感。任何‘设计’都是因功能而生的,所以设计之美也来自于功能。”

“‘以独特的美感掩盖最准确的功能’是我对设计的追求,设计最终的价值还是在那因功能而生的独特美感。一件设计徒有功能,没有美感,当然也毫无存在的意义。”——石大宇

责任编辑:chenjiayu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