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写/何畅

案例设计及图片提供/谢英凯


特别鸣谢/东方卫视立邦《梦想改造家》栏目组

这一期的改造故事,发生在广州市荔湾区的一所建于1922年的西关老宅里。这栋老宅记录着黎国尧一家几代人的情感和记忆,但随着岁月的变迁,房屋老化导致的一系列住房难题让黎家人愁苦万分。而土生土长的广州设计师谢英凯对老房子有着别样的情怀,这一次,他成功挑战了这座高达17米的百年通天塔,通过将房屋空间重新合理安排、在天花板上搭建顶棚等一系列设计,将“空中碉堡”改造成可容六人居住生活的别墅房。

不能忘记的家

黎国尧的父亲临终前曾告诉后辈,这座房子不能卖给别人,没饭吃也不能卖。所以即使生活有诸多困难、安全隐患重重,黎家人始终坚守着这座曾经是整条街唯一一个有化粪池、在那个年代十分气派的老宅。这座17米高的老楼,该如何“改头换面”,来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?

改造问题

老房子经历过几次倒塌,加固不规范,结构也十分脆弱。

房屋内潮湿闷热,通风、采光、隔音条件差。

楼梯陡峭,坡度接近垂直,存在安全隐患。

通天塔挑空设计

设计师将房子原有的三层半升级为五层,三处挑空,改善光线和通风。

改造后的布局,室内的楼梯被分别设置在东西两侧,设计师借鉴了西关大屋传统通天的做法,两侧楼梯都做了挑空处理,增加的采光窗与天窗,使得光线与通风得到了很好改善。

妙用书柜巧收纳

委托人既是医生也是足球迷。不仅仅是满墙的藏书,所有与足球有关系的东西,黎国尧都收藏。爷爷超过4万卷的藏书和其他收藏品没有足够的储物空间存放。

设计师脑洞大开,分别在1到2楼、3到5楼之间,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贯通多个楼层的超大书柜,不仅能放下大量藏书,增加收纳,也起到了遮挡西晒的作用。

合理布局长辈房

设计之后的整个二楼,成为了两位老人的休息空间,再加上分床的设置,有利于两位老人更好地休息。

窗户不仅靠着一楼的挑空区,也正对着房子西墙的气窗,形成了一个空气的循环,保证了二楼空间的通风和采光。二楼挑空位置,设置了可升降的楼板和窗户,可以在夜间老人休息时让整个区域的面积更为充足。

内外墙面翻新记

这栋百年老屋与邻居有三面共墙,老墙一直存在开裂、倾斜的情况,改造过程中,设计师请立邦刷新服务的工人对整屋的墙面进行了拉网、找平、墙体加固、无尘打磨、一遍底漆、两遍面漆等一系列翻新工作。

经过一番翻新过后,房子内外墙面都呈现出全新面貌,尤其是小孙女的房间,浅色的墙面让这个空间显得格外通透、明朗。

对话设计师

谢英凯(Thomas Tse),汤物臣·肯文创意集团执行董事/设计总监,法国国立工艺学院(CNAM)工程与设计项目管理硕士,广州美术学院客座讲师。

1 这是您第二次参与《梦想改造家》,做公益改造的初心是什么?


谢英凯:其实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。其实第一年上海《东方卫视》就找到过我。其实我们从开公司的时候,每年都会投入很多公益的事业。当我们自己和一些年轻的设计师也开了一些设计的公益组织。当初接这个公益项目的时候,我们就想尝试一下去做。当时也没有去想太多,这个项目超出我们以前做的公益项目太多太多。

2 改造中遇到各种危机是常态,您在改造中遇到哪些危机和困难呢?   


谢英凯:太多了。因为每一个危机都可能让我们做不下去。当时我们也没有一下子选择改造这所房子。当初施工队看了结构之后说千万不要选这个,是他们一家人对生活的追求感动了我们。业主妈妈还和我说,希望以后要常来,过来走走。这种情感大家都会彼此之间感受的到。我还有送给业主妈妈一个小礼物——画。这幅画把房子改造的过程都展现了出来。这幅画第一页就是房子最老的样子,我相信他们或许有一天会忘记房子最初的样子,所以我就先把它记录了下来。

3 改造中最迫切想要改造的是什么?

谢英凯:安全性。当你们真正看到这个房子的时候,一定会觉得怎么会装成这个样子。只有一楼是用砖的,楼上我们在改造中用了仿木纹的台湾地胶板,我们用到最好、最薄的起码达到质量的要求的地胶板,这个楼板只有5公分,当中夹了很多的钢筋,就是为了轻。我们只要做到设计得刚刚好就好了。

4 完成此次改造的心情是怎样的?

谢英凯:我觉得是完全不可思议。有一个很搞笑的事情,曾经业主有一盒东西,就是放以前旧的英国玻璃刀的盒子,当我朋友把修复后的盒子拿给我说:“哎呦!月光宝盒”。我第一反应就是冲口而出:你说它是月光宝盒的时候,你千万千万不要把它倒回两个月前,这样我会疯的。(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