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点专题 > 元宵节祝福语 > 元宵节照片 > 正文

元宵花灯展览

2018年03月01日 出处:pchouse 责任编辑:ouxiaohong

d

  相信在元宵节前夕,大家都听说过元宵花灯展的消息吧。各式各样的花灯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眼球,渐渐成为元宵节丰富的文化大餐。

  元宵花灯初期是以演唱参加灯会游乐活动,由于条件所限,形式极其简单,角色仅是一丑一旦,称之“干哥”“干妹”。唱曲只有一支“采茶调”,既没有丝竹乐器伴奏,也没有复杂的道具,用锣鼓作间奏,反复歌唱简单的词句。以扇帕或花篮灯作道具,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形象动作,表演情绪。不时加些插科打诨的即兴表演,没有固定内容,也没有表演套路,是一种满足自娱自乐的自然形态的表演唱。

  随着黔南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,各种民族节日集会蓬勃兴起,应运而生的各路花灯不断增多,演出范围和内容更为广泛,由单纯参加灯会活动的自娱性演唱,变成了为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供群众观赏的演出。如欢庆丰年,各种民族节日集会、接亲嫁女、修建新房等,这种演出称之为“耍灯”。后来富豪人家酬神了愿,驱魔去邪也要请花灯班去唱花灯娱乐鬼神,保佑主家清吉平安。

  这种被请去酬神了愿的,称之为“愿灯”,其主要内容和形式都不同于“耍灯”。它们的发展方向是两股道上跑车,各走一条,“耍灯”走的是为民族大众的发展道路,“愿灯”走的是为豪绅们搞封建迷信的岐途,前者是主流,后者是支流。

  这里着重谈主流:各种民族节日集会,四乡花灯班都要聚会演出,交流技艺,自然也有相互攀比之意,他们为能在每次聚会演出中获取优胜,各自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吸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养料,即民歌民舞和各种民族乐器。

  元宵花灯吸收外地花灯调和民歌是有原则的,其原则是必须与本地风土人情相适应,这包括了自然景观、生态环境、民族性格、本地风俗。适应的就吸收,不适应的,经过修改而吸收,否则,就淘汰掉。有一次,在今年,我们排练花灯时,有位同志得来一首云南花灯曲子,大家都觉得好听,於是我们就采用了。当大家再排下去之后,越来越感到音乐韵味不协调,这才知道,并不是所有好听的曲子都能进入元宵花灯。